本週閱讀和功能整合個案體驗隨筆

美國人類學家瑪格麗特‧米德(Margaret Mead, 1901-78)是費登奎斯生前的好友,也是我在國外留學時就注意到的女性主義先驅,擅長以優雅、生活化的筆觸撰寫原本可能充斥著大量學術用語的人類學書籍,她觀察原始部落的細膩與對於所謂"文明世界"的省思,使得她的著作大受歡迎,被翻譯成多國語文。台灣目前有的中譯本包括《薩摩亞人的成年:為西方文明所作的原始人類的青年心理研究》(Coming of Age in Samoa)--史上第一本由人類學家寫給普羅大眾的人類學書籍、《三個原始部落的性別與氣質》(Sex and Temperament in Three Primitive Societies)以及《新幾內亞人的成長 : 原始社會教育問題的比較研究》(Growing Up In New Guinea),都是人類學經典。
她在《三個原始部落的性別與氣質》一書中表示,兩性所展現的性別角色往往源於文化與社會習俗,而非來自天性或生物學因素。換句話說,文化和社會的框架"規馴"與"制約"了性別角色。另外她也發現,許多文明世界所忽視、甚至不鼓勵的特質,例如閑散、愛打趣、些許的溫吞等等,反而被某些原始部落重視,擁有這些特質者甚至可能因此被推選為領袖,這在強調競爭與積極進取的現代社會是不可能的。而她的著作與本人也扭轉了性別刻板想像,同時身為母親、學者、暢銷書作家,在向來由男性主導的專業領域獲得認可及名聲。她的生平令人思索著:我們是要遵循文化、社會或他人眼光加諸於自身的框架,或是可以走出自己的路、活出自己的樣貌?而我們又有多少時候,一直守著自己心中的以為、認定,而錯失探索其他可能性的機會?
她和費登奎斯皆以各自的方式探尋人生更多的可能性(難怪會成為好友),而費登奎斯方法中的動中覺察與功能整合,也是自我探索、學習與開發更多潛能的途徑。我在這週和之前的功能整合體驗中,陸續發現有些體驗者原本以為身體是某一邊比較沉、比較緊或比較不靈活,但我從背後觀察他們的身體(動作),卻剛好相反:稍後藉由輕柔的觸碰與體驗者自主地動身體交替進行,他們逐漸在自己身上感覺到與原有的認知相反的身體實像。如果沒有這項發現而持續"自以為"下去,或許反倒限制了進一步了解自己身體(與隨之而來的內心感受)的深層面貌。我,也從這些可貴的互動中,看到自己從以前到現在種種的"認為"--事情真的是這樣嗎?是不是也可以多些彈性,去尋找更多的可能性?
這是本週的身心腦隨筆。感謝一起互相學習、共同成長夥伴們。



留言

熱門文章